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介绍了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和主要业务。理论教学具体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的性质、起源、发展、功能、组织制度、监管和发展趋势等概述;商业银行的资本、负债和资产(现金资产、贷款、证券投资)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应用管理理论等内容。实践教学以熟悉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相关贷款业务的流程与操作为主。
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对理论与业务的正确灵活运用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要求高,注重基础理论、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加入了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利于学生对商业银行基础理论与业务及经营管理规律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书育人,把思政元素融入商业银行经营学的课程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并以多种形式传授爱祖国、爱民族等正能量。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实现四个目标。其中,基本目标是学习银行基本原理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高阶目标是增强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课程目标1:掌握商业银行相关理论与业务。学习商业银行的银行制度、发展历程、资本管理、负债管理、资产管理、中间业务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等银行基本原理,掌握商业银行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课程目标2:能胜任商业银行及相关领域工作。包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
课程目标3:提高学生研究能力。通过案例、网络、公司年报及相关媒体新闻报道等让学生了解当今银行业务的基本状况、重要改革和未来发展方向,提高对行业前沿动态的敏感性、识别力和研究能力。
课程目标4:提高思想政治素养。要尽可能多的将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成就融入教学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养成认真、勤奋、努力和踏实的学习态度,达成友爱、包容、相互尊重的做人品质,具备诚信、创新、开放、团结协作的品格,成为有责任担当,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